私人侦探社-2024年省外净流入45.4万人居首!他们缘何赴浙?浙江何以留人?
杭州青年人才交流活动“起跑春天”于2025年举行,地点在杭州大会展中心 。本场招聘会有超过800家单位参与 ,带来2万多个岗位 。记者 魏志阳 摄
浙江人口又有增长!最新数据于日前公布,2024年末时,浙江省常住人口数量为6670万人,总量增加了43万人,在全国31个省(区、市)里,该增量位列第二,仅排在广东省之后。
全国常住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年末减少了139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看,浙江常住人口有43万的增量,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需要注意的是,浙江常住人口总量有所增加,这主要是依靠省外人口的净流入。在2024年,浙江省外有45.4万人净流入,在全国31个省(区、市)里排名第一,这充分展现了浙江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当前净增人口的绝对数正逐年收缩,浙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趋势下,浙江怎样持续保持吸引力,这值得深入思考。
他们,因何而来?浙江,何以留人?
第一的含金量几何
“95 后”小高来杭州已经半年多了,他是新汇入浙江的 45.4 万省外净流入人口中的一员。小高说,毕业前,他们就想来杭州发展。因为这里经济状况良好,人才政策优越,收入水平也高。而且距离安徽老家比较近,是理想的安居之地 。
作家冯骥才讲:“选择一座城直至终老,遇到一个人与之携手到白头。”有的人由于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有的人因梦想而在一座城扎根,还有的人因习惯而眷恋一座城。人们因各种各样的缘由来到浙江,最终汇聚成为浙江6670万常住人口。
省统计局人口处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在过去一年里,浙江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呈现增加态势,其增量在全国处于前列位置。与此同时,尽管浙江人口出生率相较于上一年有所回升,然而依旧处于较低水平。该负责人表示杭州私家侦探招聘信息,这意味着浙江常住人口增加,主要是依靠省外人口的净流入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浙江省有1618.6万常住人口是从省外流入的,这部分人口占浙江省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5.1%。仅在过去一年里,就有超过45万从省外流入的人口成为了新浙江人。那么,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呢?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祥晶长期关注浙江人口,她说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她认为浙江人口总量增长主要依靠省外人口净流入,这反映出浙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其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
数据显示,在2024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9.01万亿元,其总量在全国位居第四位,占全国的比重是6.68%,相比上一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5.5%,增速高于全国的5.0%,并且高于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 。同年,浙江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平均值是4.5%,该数值比上一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并且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为重要的是,浙江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得日新月异,这一切,就像吸引人口流入的强有力磁石,吸引着省外人口持续流入。
去年7月,胡斌博士放弃了海外那份高薪工作,加入了温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该研究院位于温州永嘉,他在那里担任算法研究员,从事柔性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 。胡斌表示,温州对前沿技术产业发展充满热忱,让他在这里找到了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契合点 。
浙江“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杭州小三侦查公司 ,是浙江人口持续增长的战略条件,它为经济增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后盾。在浙江,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早在2003年12月29日,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到2024年底已经有21年了。
在此期间,浙江在吸引人口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浙江人才引进数量居全国前列,新增就业大学生人数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居全国前列。全省人才总数增长超千万,为浙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在张祥晶看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经济发展活力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其社会治理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其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吸引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流入。
小高告知记者,去年年末他与女朋友已然订婚,当下正努力积攒首付,打算在未来两年于杭州购置房产,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杭州人。交谈期间,小高的幸福尽显于外 。
甬温冲击千万人口
浙江外来人口引入,杭甬温是主力。
到2024年年末的时候,杭州常住人口是1262.4万人,宁波常住人口是977.7万人,温州常住人口是985.2万人,杭州比上一年年末增加了10.2万人,宁波比上一年年末增加了8.0万人,温州比上一年年末增加了9.1万人,这三个市是浙江人口增加数量最多的设区市 。
除了杭州人口已超千万,宁波和温州都有冲击千万的实力,早在2020年9月,温州印发了《关于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战略,2022年,温州又公布了《温州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目标。
然而,当下人口规模增速相对放缓,引人大战已成为“零和博弈”,各地抢人政策密集,且有人口持续回流、回迁等因素,甬温跨越千万人口大关面临重重挑战 。
放眼周围,今年合肥常住人口总量为1000.2万人,跻身全国第18座千万人口大城市行列。在“千万人口”城市的候选队伍里,除了温州、宁波,还有南京、徐州等不少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这意味着,大家争夺的很可能是同一个目标 。
记者发现,甬温不约而同选择了以青年人才为突破口。
今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城市发展的“青和力”,要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要构建人产城融合的新生态,要全力冲刺成为千万级人口城市。
什么是“青和力”?走进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内,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格子间,青年创客在那里扎堆创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内这样的孵化器,已然成为温州吸引青年人才最重要的阵地,超四分之一的留温青年在此创新创业。2024年温州新增孵化空间220万平方米,新增孵化项目超3400个,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数量全省第一。
这些孵化器为青年人提供了就业平台,创造了就业机会,让青年人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源源欣喜地看到 ,近年来身边不少学生都愿意留在温州生活 ,也愿意留在温州工作 。“来温州 ,创未来”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
宁波则重点吸引青年大学生奔“甬”而来。
宁波市人社局人才开发与市场处副处长罗雨辰表示,2020年以来宁波每年新集聚大学生数量年均增长超20% ,2022年宁波对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升级 ,推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 ,从青年人才租房补贴到硕博人才生活补助 ,构建起了全方位的人才政策链条 。
去年,宁波举办了线上、线下共1700余场招聘会,目的是招引大学生,还赴境内外52座城市的114所高校举办了159场校园招聘宣讲,广泛搭建青年人才来甬通道。与此同时,宁波为青年人才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宁波亲家园,该平台包含生活、求职、培训、政策等7大类40余项服务,能让奔“甬”青年人才留甬无忧 。
人口是城市的细胞,细胞活跃起来,城市才会更具活力,人才被看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基数庞大的人口通常意味着更充足的人才私人侦探社-2024年省外净流入45.4万人居首!他们缘何赴浙?浙江何以留人?,甬温突破千万人口大关要付出更多努力,不过前路漫长但也充满光彩。
引得来更要留得下
过去一年,浙江常住人口保持了较好的增势,不过增量是逐年减少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势所趋。
从近期各省公布的人口数据来看,这一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大省中,江苏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过去一年其人口数量与上一年相同,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零增长的情况。同为经济大省的四川,近日公布了2024年常住人口数据,该数据相比2022年的巅峰时期减少了10万人。人口大省山东的人口数量也出现了下降。
也就是说,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这六个经济大省当中,广东和浙江依旧保持着增长态势,而江苏、山东、四川这三省的人口出现了下降或者是零增长的情况,河南还没有公开最新的人口数据。
张祥晶解释,常住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股力量的作用,当前浙江省的总和生育率为1.04,处于较低水平,从全球经验来看,短期内总和生育率难以回升到更替水平,未来浙江省常住人口增长主要依靠机械增长,也就是省外人口流入。
不言而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浙江要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更多外来人口不断流入,另一方面,也要想尽各种办法留住已经流入的外来人口。
要让省外流入浙江的人口能够安心地扎根于此,就如同上千年前苏轼所说的那样,“此心安处是吾乡” 。
张祥晶认为,首要的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劳动年龄人口流入,尤其是吸引各类人才流入。
以杭州为例,早在2015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超过了10万人,数量为12.6万人。在之后的几年中,杭州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持续上升,2016年时增量为17万人,2017年时增量为28万人,2018年时增量为33.8万人,到了2019年,增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5.4万人。
这一年杭州人口增量达到全国第一,此后其人口增长并未减速,每年增量都保持在10万人以上,2024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依然为10.2万,这表明杭州人口增长保持如此高强度已持续10年,而这得益于杭州持续鼓励创新且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优先。
人口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杭州因此成为人才向往的聚集之地。2023年,杭州35岁以下大学生流入人数达39.7万,同比增长9%,处于历年最好水平。2024年,这一数据超过了40万 。
今年春节开始,科技创新使杭州这座城市再次处于众人关注的焦点。这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宣传,这股热潮会成为杭州持续吸引人口的新契机。
就业之余,外来人口想要扎下根来,这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紧密相连,例如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还有随迁老人的养老问题等。
在对浙江人口进行长期研究时,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米红教授表示,米红教授同时也是宁波工程学院“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院长,他指出,多年前人们是只身外出打工,而现在不一样了,当前省外人口流动呈现出愈发明显的家庭化趋势 。他觉得,要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新的人口。还要用尽各种办法让那些已经在本地打工的人,特别是打工多年的人,愿意带着家人一同前来。这是浙江增加人口的现实选择。
这也就意味着,保障随迁的未成年人能同等享受托育公共服务,保障他们能进入公办学校,保障随迁老年人能同等享养老年公共服务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变得迫在眉睫。
浙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温州为例,其持续多年推行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近三年来,温州有17.5万外来用工子女入(转)学,不少照顾孩子的长辈也因此在温州定居 。
就在前不久公布的《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里,明确提及了一件事,那就是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除了工作机会、一老一小,大量只身打工者迁入家人还存在房子这一障碍。针对性地解决,我相信浙江在吸引人口流入方面潜力很大。米红进一步建议,浙江应创新流动人口购房政策,创新租房政策,创新保障房政策,使他们能够安居立业,留得住、扎下根。
四招破解增量困境
吕淼
近年我省在吸引省外人口流入这件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对全省经济发展活力的极大认可,也是对公共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但随着全国人口总量减少的大趋势,我省人口增量放缓的趋势不容忽视,怎样破解人口“增量困境”,持续有效地把增量人口转变为存量人口,是我省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重要课题,务必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关注近七千万常住人口的民生支出总盘子,科学测算民生支出增长幅度,明确各类事项在地方财政预算中的安排次序,确保民生支出增幅与GDP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相适宜,优先保障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百姓最关心、需求最迫切领域的财政投入,适当留有地方财政的弹性,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韧性。
二是关注各地市各区县间存在的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现象,对于部分人口总量增长较快的地市,特别是经济体量大且年轻人口多的区县,重点关注总量满足以及中高端供需均衡问题,对于部分人口收缩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可以探索在省域内对富余的医教等关键紧缺指标进行再调配。
三是要关注劳动人口持续引入的问题,还要关注劳动人口有效留存的问题。在引育高层次人才、海归人才之外,也需要关注普通流动人口的留存情况,要增强对流动人口的包容性。尤其在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可以试点“家庭团聚式”用工政策,要加快破解“家庭迁移”壁垒,要确保流动人口及随迁家属的声音能够被听见,并且要确保他们的声音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关注中等收入群体以及高净值人群对于优质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民办学校、双语学校维持一定的差异化教学特性,优先在滨江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等高净值人群较多的区域试点建设一批国际化医院、国际化学校、国际化社区等高端生活配套,以满足多元化品质生活需求。
当前我省面临人口“增量困境”,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注增量来源以及存量管理难点,完善人口相关政策体系,相信我省在保持人口增长时,也会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更高层次的跨越,“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